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运营文库 > 正文

企业文化 管理篇(企业文化管理理念)

2024-07-05 11874 0 评论 运营文库


  

本文目录

  

  1. 求关于企业文化管理方面的论文一篇,谢啦!
  2. 如何创造一个企业文化
  3. 企业文化

一、求关于企业文化管理方面的论文一篇,谢啦!

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企业不可以没有文化,文化让企业充满活力,具有生命力。

  

二战后世界各国流行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改变了以物、以事、以任务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在管理中把人的要求、发挥欲望和价值实现放在第一位;改变了单纯依靠严格规章制度和严密监督体系进行管理的强制性方法,重视对员工心理、行为的深入研究,通过培养人的自主性,实现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改变了金字塔式的多层组织体系和独裁式的管理方式,通过建立大森林式的扁平组织结构和分权管理方式,豉励员工参与管理,参与决策,传统的权力纽带和资本纽带递减,而文化纽带却日益发挥巨大的凝聚作用和导向作用。与此同时,众多企业也在逐渐改变“一切以利润为中心”的传统经济伦理的束缚,坚持顾客利益至上,谋求企业利益与社会的同步发展。战后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的发展和实践探索,促进企业文化的诞生和快速发展。

  

(二)、企业文化是一种崭新的管理方式

  

对于企业文化现象,当人们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或者只意识到了它的存在而没有对它进行认真剖析和营造的情况下,它只是自发地成长,绶慢地发育,并且自发地发挥它的作用;当人们在实践中意识到它的存在,并且有意识地提倡和培植它的时候,摒弃和抑制消极落后的企业文化,从而引导其向健康的轨道发展,尤其是把优秀的企业文化渗透到管理当中,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加以改造时,企业文化就逐渐变成了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有其特有的规律,遵循它就能创造有效的管理,违背它就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导致企业管理失败。如同市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样,企业文化对于企业,也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企业只有将企业运营和管理这只“看不见的手”和企业文化这只“看不见的手”并用,才能顺利实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目标。

  

企业文化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是从八十年代开始的,并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同步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市场经济进一步确立,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微观的国企改革已到了较深层次,企业间的竟争更加剧烈,人们对企业文化研究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持续高速增长,供求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类商品供应趋近平衡甚至过剩,买方市场已经形成,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市场短缺已经结束,客户真正成为了“上帝”,这种情况给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企业必须认真确定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趋势,加强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差异性,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还要考虑产品售出后的二次竟争——售后服务;另一方面则是要在前者的基础上,努力寻求经营管理理念的更新和提升,坚持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和企业与用户共赢及长期合作的竟争理念,视诚信为生命,以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大力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客户的忠诚度,以优质、诚信、共赢并长期合作的理念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内容与结构

  

自20世纪80年,“企业文化”这一概念从日本、美国引入我国,经过这么多年的消化、吸收和发展,“企业文化”开始被我国的理论界与企业界所关注。特别是大家都开始意识到,杰出而成功的公司大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的时候,建设自身企业文化便被纳入到众多企业的管理议程中。正当企业文化的建设在企业如火如荼的开展,我们不由得要问一句;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员工频繁的文化娱乐活动;一组有气势、且放之四海皆可用的标语口号;争得几块诸如花园工厂、群众文化先进单位等等的铜牌,难道这些就是我们建设企业文化的全部内容吗?

  

什么是文化?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去理解。广义的说,它既包括一个企业物质文化,即有行的“显文化”或“硬文化”,如厂房、设备、产品,也包括一个企业的精神文化,即无形的“隐文化”或“软文化”,如生产经营环境、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经营理念、共同的价值观、传统习惯等等。我们赞成狭义的理解,即企业文化主要应当是无形的“隐文化”或“软文化”。所以,我们对企业文化作如下的表述;企业文化即指企业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经过企业领导者长期倡导并经企业全体员工认同、实践和创造,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风格、传统和习惯的总和。其外延则形成一个体系,构成企业文化的结构和具体内容。

  

根据企业文化的结构,企业文化的内容可以从精神层、制度层、行为层、形象层等四个层面来理解。

  

1、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又叫企业的精神文化,其内容可以包括三个方面

  

(1).企业精神。一般地说,企业精神是现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是企业全体员工或多数员工内心的披此共呜,它能够极大地凝聚和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宗旨、准则、价值观、经营管理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2).企业经营哲学。企业经营哲学是指企业在长期经营管理过程中得到提升和运用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企业在处理人与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消费者与生产者、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利益)、人与物(产品质量与产品价值、操作流程与规范、持术开发与应用、定额、计量、信息、情报、讨划、成本、财务等)关系上形成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

  

(3).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和实践的整体的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在当代,企业价值观大体包括四种取向;经济价值取向、伦理价值取向、政治价值取向,其基本排序趋势是;人的价值大于物的价值,共同价值大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大于利润价值。一个成功的现代企业,它必然是有一个正确价值取向的企业。

  

2、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又叫企业制度文化,其内容只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机制和企业规章制度。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中人与物、员工与企业运营的结合部,它既是人的意识与理念的反映,又是一定物质的表现形式,具有精神与物质的中介性。

  

(1).企业领导体制。企业领导体制是企业领导方式、领导作用、领导结构、领导制度的总称,其中主要是领导制度。企业领导制度,受生产力和文化的双重制约,在不同生产力水平价段和在不同的理念、思维方式的影响下,有很大的差异性。企业领导制度的演变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既反映了企业价值观、管理思想的演变,也反映了企业管理的品质不断由低级向高级、粗放管理向集约管理进步的进程。

  

(2).企业机制。企业机制是企业为实现其经营宗旨、目标,所采取的可以使广大员工自觉地作什么或者不作什么的原则性的方针、方法和意见,它的作用是;通过它激励或督导企业员工自觉地工作,从而成为企业宗旨、目标、领导意志与企业制度、规范和流程的对接点。“机制:看不见的,摸不着的,但它的作用不容忽视。

  

(3).企业制度。企业制度是企业为实现其经营宗旨、目标,在具体的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所定的让企业全体员工必须遵守执行的规范,是企业为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必须一种强制性的保证,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3、企业文化行为层又称企业行为文化,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学习培训、文化娱乐中所发生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表现,是企业精神、价值观的折射。企业行为文化从内容和结构上可分为三个方面;企业家行为、企业模范人物行为和企业员工行为。

  

(1).企业家行为。企业家行为主要表现为对企业的决策与管理,以及内外关系的处理,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具有决定与导向作用,对企业模范人物行为和企业员工行为具有重大影响。

  

(2).企业模范人物行为。企业模范人物行为是企业文化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作用主要是示范和引导,在企业行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具有优秀、正向企业文化的企业中,企业模范人物行为可以集中体现企业的精神、宗旨和价值观,他们使企业精神、宗旨和价值观,“人格化“,是企业员工学习的旁样。

  

(3).企业员工行为。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任可企业的企业精神、宗旨、目标和价值观,最终都要由企业员工加以体现,所以,企业员工行为必须是企业行为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员工行为的培养,在于示范和引导,不能只靠制度,要使员工的行为成为他们的一种内在的需求,做到了这一点,勤劳、敬业与企业的宗旨、目标保持一致,就会成为他们自觉、自发的行为。

  

4、企业文化形象层又称企业形象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外在特征,它既可以包括企业环境、企业面貌、企业标识、产品标识等企业静态、视觉识别系统,也可以包括一切对内对外各种生产、经营、学习、宣传等各项活动方式、方法及后果的动态识别系统。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内容很广泛,主要有;环境形象、理念形象、经营管理形象、产品形象、服务形象、员工形象、作风形象和公共关系形象等。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财富,在企业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作用,也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企业文化的建设,将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竟争力,为企业建康发展注入持久的推动力。

  

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即把企业职工个人的目标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上来。

  

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企业如果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统一的目标,很难参与市场角逐,更难在竟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在一般的管理概念中,为了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策略来引导员工,而如果有了一个适合的企业文化,职工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理念,形成一股力量向既定的方向努力。企业文化就是在企业具体的历史环境条件下,将人们的事业心和成功的欲望化成具体的目标、信条和行为准则,形成企业职工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为企业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建立的实质是建立企业内部的动力机制。这一动力机制的建立,使广大职工了解了企业正在为崇高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这不但可以产生具有创造性的策略,而且可以使职工勇于实现企业目标而做出个人牺牲。

  

建设企业文化,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企业文化就似一根纽带,把职工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职工产生归属感、荣誉感。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尤其在企业危难之际和创业开拓之时更显示出巨大的力量。目前,从工厂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讲,正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首先是由于外部市场环境的制约,工业加工任务相对减少,给工厂的生存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其次,企业深化内部体制改革,进入“二次创业”关键阶段,发展受到新的考验。在这一时期,以企业文化建设作支撑,大力宣传、倡导“厂我荣兴,厂衰我辱,我与工厂共存”的主人翁感,大力宣传、倡导“我的一份努力,就是工厂发展的一个希望”的责任意识,使职工和企业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发挥聪明才智、渡难关,勇创业,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竟争力的源泉。

  

建设企业文化,发挥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目的是通过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任何一个企业,离开了“人”这一决定性的因素,就谈不上生存发展。多年来企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正是企业重视了职工这一群体作用的发挥,形成了重视人、尊重人的良好氛围,起到了无形的激励作用,职工的参与意识、整体意识、全局意识、发展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尤其是在市场竟争加剧、企业生存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的当今时代,经营闯市场,产品争优质,管理常创新,科技创优势,人才重培养,职工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和工作热情,转化为一股强大的动力。这股动力,为企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的竟争力的可靠保证。

  

建设企业文化,发挥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对职工的约束,制度约束是必要的,“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但是,制度约束是一种“硬”的约束,具有强制性,如何使这种强制性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为,企业文化的作用必不可少。就是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在职工这一群体中培养出与制度的“硬”约束继而实施对行为的自我控制。近年来,TCL企业以集团公司“优质、高效、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为主线,实施了文明行为规范,导入了CI系统,开展了以“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等,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则,对职工行为产生了无形的约束力,实现了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竟争力的内在基础。

  

建设企业文化,发挥企业文化的塑形作用。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企业状况在社会上的整体反映。优良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成功的标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形象,它可以激发企业职工本企业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崇尚心理;二是外部形象,它能够更深刻的反映出该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内涵。企业形象除了本企业有很大的影响之外,还会对本地区乃至国内外的其他一些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从某一企业为例,多年来,这间企业把企业形象建设提到战略高度,大力开展人才队伍建设,规范职工文明行为,以职工形象树整体形象;实行名牌精品战略,全力提高产品加工质量,以产品形象树整体形象;积极进行技术开发,不断推陈出新,提高科技含量,以科技优势树整体形象;在改革中实现管理创新,在发展中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以高效管理整体形象,这一系列的整体形象的树立,扩大了工厂的美誉度,成为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竟争力的外在展现。

  

(一)、企业文化营造与建设的主体

  

企业文化即企业的“人化”,企业文化既要靠企业人来维护、执行,也要靠企业人来建设、营造、因此,企业的全体员工都应当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只是因为他们在企业经营中的分工、责任不同,因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扮演的角色不同而己。

  

1.在企业文化的营造和建设中,企业领导者处于核心地位,决定企业文化建设的性质、方向与成败,其具体作用可以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引导企业发展方向;二是企业文化的精心培育者,使企业文化健康成长;三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使企业文化符合时代潮流;四是企业文化的身体力行者,是企业文化的典范;五是企业文化更新、转换、提升推动者,使企业文化不断进步,永远站在优秀企业文化的潮头。

  

2.在企业文化的营造与建设中,企业模范人物对企业文化营造与建设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其具体表现是:

  

第一、以自己的言行感染周围的群众,在他们中产生共鸣,因而使他们乐于效访的旁样作用;

  

第二、影响员工同心同德、形成集体力量的聚合作用;

  

第三、引导员工言行、强化企业价值观的舆论导向作用;

  

第四、解决企业内部矛盾、冲达的补充、调和作用;

  

第五、以自己的激情和创造,带动企业文化进行的创新作用。

  

3.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形成过程中,企业员工是基本力,是企业文化的“承载者”和实践者,是企业文化的最终体现。

  

在企业,企业员工不仅是生产经营的基本力量,也是文化建设最活跃的因素。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实质上也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不断创造、丰富和运用企业文化的过程。他们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着企业的精神文明。在企业中,个别员工也许不是最有智慧的,但作为一个群体他们的智慧是最强大的,正是有了群体的智慧,企业文化才能不断丰富、发展和进步。企业员工不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者,也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企业文化的承载者和实践者。企业文化不仅是蕴藏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思想,从实际的角度看,它也是一种行为、一种作风、一种传统、一种精神、一种办事规范,它最终一定会在广大员工的举止言行得到表现,从而转化为企业员工生产经营和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因此,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重视企业员工的参与和行动,把他们真正的发动起来,才能把企业文化建设好。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启动、切入点和基本程序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过程周期长、涉及的因素多,只有遵循企业文化的演变规律,领导重视,系统筹划,组织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力量,选准启动时机和切入点,才能确保企业文化的营造和建设顺利进行。

  

1.企业文化建设的启动时机企业文化建设的启动时机,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企业进入快速增长期;二是企业经营业绩不理想;三是企业面临的环境、条件、市场发生巨大变化。从当前看,许多企业特别是国企,正处在一个市场竟争进一步激烈,体制、机制深刻变革的阶段,许多企业面临改制、改组、变革的冲击,企业原有的精神、理论、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受到巨大考验。应该说,这一时期、这一环境应该成为众多企业摒弃原有落后文化,培育与新环境、条件相适应的新文化的大好时机和最佳切入点。南油的改制已成定局,此时,正是南油人抛弃原有的落后的文化,而以全新的思想、观念和魄力创造新文化的大好时机。

  

2.企业文化营造和建设的切入点。一般地说,非新建企业的企业文化营造与建设的切入点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面临多种困难,从解决面临的主要矛盾入手;二是成长期企业,从与更优秀的企业进行对照入手。三是面临巨大变化冲击的企业,从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学习新的观念、知识入手。

  

3.企业文化营造与建设的基本程序。企业文化建设的一般程序是:

  

第一、对企业文化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价。所谓对企业文化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价,就是对现有的(原有的)企业文化进行清理,分清哪些是优良,哪些是糟粕,优良的要加以使用、发扬和光大,糟粕要予以坚决地抛弃,从而使新的企业文化有一个可靠的立脚点。

  

第二、对企业文化进行定格设计。所为对企业文化进行定格设计,是指在确定、分析和评价企业文化现状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内外环境、条件,用确切的语言文字,把企业主导的精神、理念、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表述出来,形成初步的文化理念框架。企业文化理念定格设计大致包括如下内容:

  

☆企业的主营产业☆企业的使命和战略目标

  

☆企业的基本价值观☆企业的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

  

☆企业的精神和企业风尚☆企业经营理念和方针

  

☆企业管理理念和人才观☆企业的服务理念和服务准则

  

☆员工的基本行为准则☆企业的文化形象定位

  

首先、企业文化理念的灌输与传播。企业文化理念定格后,就要积极推广,付诸实践,把文化理念体现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主要的理念要反复的重复的灌输,直至在全体员工中得到认同并被固定。具体的措施有很多,例如编写企业文化手册;开展相关活动;利用重大事件进行强化宣传;建立文化网络;营造文化氛围等等。

  

其次、企业文化理念的强化与固化。在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的基础上,要强化和固化已经确定的理念,使先进的理念成为员工可操作、可执行的规章制度、样板、由精神转化为物质,体现生产经营的效率和效益。

  

最后、积极创造与新的企业文化相适应的条件。例如,推广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加强员工道德、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素质,营造民主环境,建设精神共同体等。

  

1983年,中山市康妮雅服饰有限公司在广东中山创建,同时创立使用“康妮雅CONIA”品牌。集团属下还有中山市小榄镇金都制衣有限公司、广州康妮雅营销有限公司等负责系列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管理等项工作的专业公司。“康妮雅”(CONLIA)品牌服装产品主要包括家居服、体闲装及内衣裤等数十个系列近千个款式品种。经过20多年的潜心经营,20多年的不断开拓,今天康妮雅已发展成为一家集设计、生产、出口贸易和国内营销为一体的大型服饰零售企业。公司在北京、上海、武汉及成都等全国十几个成市设立了分公司、市场部,以开设大型商场专柜、专卖店、加盟店以及特许经销商合作形式,辐射发展的销售网络遍及全国三十几个省市区,形成了全国大市场的格局。准确的口牌理念,广泛的市场网络,高效率的经营支援,庞大的生产基地,优质的品牌保障,现代化的物流资讯系统,鲜明的形象推广,成功的市场运作经验,使“康妮雅CONLIA”在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并据于国内服装行业的领导地位。

  

作为中山市先进民营企业和诚信加盟单位,康妮雅公司20多年来创业成长始终惯穿着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孜孜追求,从“爱自己,爱康妮雅内衣”的初萌诉求,到“简单、高效、创新、共赢”的企业文化升华,无不印证着康妮雅公司对产品品质的严格苛求和对社会责任的承载,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和赞誉。2004年,经广东省服饰协会、中山市政府、广东省政府等各级部门联合推荐,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最终认定;康妮雅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居行业前列、顾客满意程度较高、具有较强市场竟争力,获颁发“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荣誉称号。与此同时,康妮雅公司更成功获颁具有特殊意义的国内服装行业第一张质量环保标志认证证书(CQC认证)。

  

注重品质,不断创新,引领潮流,正是企业活力的源泉。树立品牌形象,以完善的营运服务和支援保障企业与加盟商的共赢,是康妮雅孜孜以求的目标;生活因我完美——康妮雅!

  

迈进新世纪,康妮雅必将继续惯彻“以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服务为首的经营方针”。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不断地完善售后服务的机制,切实履行质量“三包”制度,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康妮雅对消费者质量和服务的承诺也正是孜孜以求的目标;生活因我完美——康妮雅!

  

二、如何创造一个企业文化

如何创造一个企业文化?

“创造”和“建设”其实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从工程的一般性角度而言,建设是按照图纸和计划进度要求施工;但创造则不仅如此,还包含了勘测、研究、定位和规划、设计等一系列前提性工作。“创造”和“建设”最大的区别,正在于这种对于企业文化认识上的差异。我们很多的企业文化工作者,并不知道依据什么建设、应该建设什么、如何建设,而只知道为了建设而建设、缺乏理念和规划的指引。我之所要提出“企业文化需要创造”的理念,就是为了提醒我们的企业家们:不可否认,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一种与生俱来的客观存在,但是,企业文化如果仅仅依靠自然积淀,则必然混沌难辨和泥石俱下,将使企业为之付出高昂的成本和代价。因此,现代企业从创立之初,就必须确立鲜明的理念导向,注重对企业文化的积极引导、主动创造和高效管理;同时,伴随着成长程序,应该积极学习借鉴优秀企业的优秀文化,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和兼收幷蓄、博采众长,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文化素质,缩短企业文化的创造周期,完善和优化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更健康、快速地发展。这就叫“企业文化创造”!这方面的案例可以说不胜列举。关于企业文化创造,有五个问题是我们必须注意到的: 1、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在战略基础上的创造成果。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文化以战略为导向,即企业文化创造必须立足于战略思考,符合战略方向和战略定位、战略规划的要求;二是文化是战略的战略,即企业文化创造以确保战略实现为终极目标,企业文化创造的有效性最终必须通过战略实现来加以检验。 2、企业文化创造首要是理念创造。企业文化建设不是简单的积淀过程,而是一个基于理念突破的创造过程。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中说:“要成为高瞻远瞩、可以面对钜变、数十年繁荣发展的持久公司,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明确核心理念,树立在任何情况下坚持不渝的坚定价值观。”由此可见,理念体系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从根本上决定企业的文化品质;理念创造,就是为企业造魂!要提醒的是,理念体系的提炼构建应力求创新,即:一要把握行业本质,切准脉搏;二要把握企业特性,挖掘基因;三要文字精辟,易于传诵。 3、企业文化创造关键在于理念落地。理念必须落地。否则,将使企业文化创造落入空喊口号的巢臼。企业文化的空头支票,不仅不能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相反,会直接影响企业与利益各方的合作关系,对企业的信誉和业绩产生极大的破坏力。企业文化创造需要对过程与方法进行系统规划和部署,理念落地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机制落地:即应建立与企业理念相吻合、匹配性强的各项经营管理机制,特别是人才激励与品牌创新机制,为理念的贯彻落实提供制度保障;二是思想落地:即通过理念创造的参与过程和有效的培训与传播,使各级管理者及全体员工对企业理念高度理解和强烈认同,实现核心价值观的和谐统一,进而对其工作行为产生积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三是执行落地:即通过理念的引导和制度的约束与激励,使各级管理者及全体员工的行为与理念和制度的要求高度一致,团队之间的协作更顺畅、具有更强的创新力;四是形象落地:即企业理念应充分体现在企业形象之中,以最生动直接、最易接受和记忆的方式传达给社会公众,实现广泛的社会认知和美誉度,对人才激励和品牌创新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五是品牌落地:即企业理念应有机融合在品牌文化与品牌、产品形象,产品研发、营销策略、市场推广活动之中,使所有顾客都能获得深刻认知和实际价值,从而提高品牌的美誉度、购买率和忠诚度。 4、企业文化创造应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实效是检验管理的唯一标准。解决问题是企业文化创造的基本目的。以人才激励和品牌创新问题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诊断,是企业文化创造的第一步。企业文化创造工作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在提出系统解决方案的前提下,渐进式地开展。 5、企业领袖是企业文化创造的成功关键。企业领袖是企业文化的当然缔造者。没有人能够代替企业家思考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课题,企业家必须以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智慧承担企业文化的创造使命;而且,企业家潜意识状态下的行为方式体现的价值标准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如果与企业倡导的价值观相背离必然导致文化错乱。没有优秀的企业家,就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为此,企业家必须实现4种转型,即:将个体思维转化为组织思维;将个人能力转化为组织能力;将个体理性与***转化为组织理性与***;由单一点的创新走向持续的系统变革与创新。此外,还需要发挥企业的核心与中坚人才的文化创造作用,包括:共同参与企业愿景与核心价值观的制定;提炼经验、总结教训、探寻方法、确立准则和行为带动;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制度建设和流程建设之中;与员工进行沟通、辅导并达成共识;部门与团队氛围建设与维护等。在和樊五勇博士合著的《专注--中国企业如何抵御诱惑、健康成长》一书中,我曾经谈到:“快速成长、做大做强、长盛不衰,成为一流的优秀企业是中国企业家们的共同梦想。”那么,优秀企业有没有标准?我将中国优秀企业必须具备的标准归纳为三项,即:长期存在(30年以上),高瞻远瞩,善于应对变化,对卓越不懈追求;代表行业水平,经营业绩突出,具有行业内公认的领导地位与实力;广受尊敬和推崇,具有良好的公众形象,并成为行业内外的学习榜样。我想强调和传达的就是:企业文化对企业的人才激励和长期经营业绩有重大作用。企业竞争的最高境界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文化决定地位,文化决定未来。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的保证和标志,是企业独特竞争力所在和持久生命力的体现,是所有优秀企业的共同特征。企业文化需要创造,成为优秀企业的的唯一途径就是创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以战略为导向、理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创造与人才激励、品牌创新的一体化突破策略,是中国成长型企业持续、健康、快速成长的根本解决之道。

  

“创造”和“建设”其实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从工程的一般性角度而言,建设是按照图纸和计划进度要求施工;但创造则不仅如此,还包含了勘测、研究、定位和规划、设计等一系列前提性工作。“创造”和“建设”最大的区别,正在于这种对于企业文化认识上的差异。我们很多的企业文化工作者,并不知道依据什么建设、应该建设什么、如何建设,而只知道为了建设而建设、缺乏理念和规划的指引。我之所要提出“企业文化需要创造”的理念,就是为了提醒我们的企业家们:不可否认,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一种与生俱来的客观存在,但是,企业文化如果仅仅依靠自然积淀,则必然混沌难辨和泥石俱下,将使企业为之付出高昂的成本和代价。因此,现代企业从创立之初,就必须确立鲜明的理念导向,注重对企业文化的积极引导、主动创造和高效管理;同时,伴随着成长程序,应该积极学习借鉴优秀企业的优秀文化,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和兼收幷蓄、博采众长,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文化素质,缩短企业文化的创造周期,完善和优化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更健康、快速地发展。这就叫“企业文化创造”!这方面的案例可以说不胜列举。关于企业文化创造,有五个问题是我们必须注意到的: 1、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在战略基础上的创造成果。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文化以战略为导向,即企业文化创造必须立足于战略思考,符合战略方向和战略定位、战略规划的要求;二是文化是战略的战略,即企业文化创造以确保战略实现为终极目标,企业文化创造的有效性最终必须通过战略实现来加以检验。 2、企业文化创造首要是理念创造。企业文化建设不是简单的积淀过程,而是一个基于理念突破的创造过程。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中说:“要成为高瞻远瞩、可以面对钜变、数十年繁荣发展的持久公司,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明确核心理念,树立在任何情况下坚持不渝的坚定价值观。”由此可见,理念体系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从根本上决定企业的文化品质;理念创造,就是为企业造魂!要提醒的是,理念体系的提炼构建应力求创新,即:一要把握行业本质,切准脉搏;二要把握企业特性,挖掘基因;三要文字精辟,易于传诵。 3、企业文化创造关键在于理念落地。理念必须落地。否则,将使企业文化创造落入空喊口号的巢臼。企业文化的空头支票,不仅不能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相反,会直接影响企业与利益各方的合作关系,对企业的信誉和业绩产生极大的破坏力。企业文化创造需要对过程与方法进行系统规划和部署,理念落地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机制落地:即应建立与企业理念相吻合、匹配性强的各项经营管理机制,特别是人才激励与品牌创新机制,为理念的贯彻落实提供制度保障;二是思想落地:即通过理念创造的参与过程和有效的培训与传播,使各级管理者及全体员工对企业理念高度理解和强烈认同,实现核心价值观的和谐统一,进而对其工作行为产生积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三是执行落地:即通过理念的引导和制度的约束与激励,使各级管理者及全体员工的行为与理念和制度的要求高度一致,团队之间的协作更顺畅、具有更强的创新力;四是形象落地:即企业理念应充分体现在企业形象之中,以最生动直接、最易接受和记忆的方式传达给社会公众,实现广泛的社会认知和美誉度,对人才激励和品牌创新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五是品牌落地:即企业理念应有机融合在品牌文化与品牌、产品形象,产品研发、营销策略、市场推广活动之中,使所有顾客都能获得深刻认知和实际价值,从而提高品牌的美誉度、购买率和忠诚度。 4、企业文化创造应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实效是检验管理的唯一标准。解决问题是企业文化创造的基本目的。以人才激励和品牌创新问题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诊断,是企业文化创造的第一步。企业文化创造工作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在提出系统解决方案的前提下,渐进式地开展。 5、企业领袖是企业文化创造的成功关键。企业领袖是企业文化的当然缔造者。没有人能够代替企业家思考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课题,企业家必须以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智慧承担企业文化的创造使命;而且,企业家潜意识状态下的行为方式体现的价值标准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如果与企业倡导的价值观相背离必然导致文化错乱。没有优秀的企业家,就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为此,企业家必须实现4种转型,即:将个体思维转化为组织思维;将个人能力转化为组织能力;将个体理性与***转化为组织理性与***;由单一点的创新走向持续的系统变革与创新。此外,还需要发挥企业的核心与中坚人才的文化创造作用,包括:共同参与企业愿景与核心价值观的制定;提炼经验、总结教训、探寻方法、确立准则和行为带动;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制度建设和流程建设之中;与员工进行沟通、辅导并达成共识;部门与团队氛围建设与维护等。在和樊五勇博士合著的《专注--中国企业如何抵御诱惑、健康成长》一书中,我曾经谈到:“快速成长、做大做强、长盛不衰,成为一流的优秀企业是中国企业家们的共同梦想。”那么,优秀企业有没有标准?我将中国优秀企业必须具备的标准归纳为三项,即:长期存在(30年以上),高瞻远瞩,善于应对变化,对卓越不懈追求;代表行业水平,经营业绩突出,具有行业内公认的领导地位与实力;广受尊敬和推崇,具有良好的公众形象,并成为行业内外的学习榜样。我想强调和传达的就是:企业文化对企业的人才激励和长期经营业绩有重大作用。企业竞争的最高境界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文化决定地位,文化决定未来。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的保证和标志,是企业独特竞争力所在和持久生命力的体现,是所有优秀企业的共同特征。企业文化需要创造,成为优秀企业的的唯一途径就是创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以战略为导向、理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创造与人才激励、品牌创新的一体化突破策略,是中国成长型企业持续、健康、快速成长的根本解决之道。

  

企业文化不是口号,不是制度,不是纸上谈兵。

  

一个企业要想拥有一套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就得从老板开始,这是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达到企业全体能够上下同心、团结凝聚。所以你要想创办一套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的话,先要彻底了解老板,假如你就是老板的话,就得彻底了解自己,了解什么?

  

1、我们企业的目标是什么?最好是未来5-10年的目标,用一段简短的话语表述出来;这样全体员工就会围绕这个目标工作;

  

2、我们企业的使命是什么?企业宗旨是什么?企业精神是什么?企业理念是什么?服务、质量理念是什么?发展理念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要回答出来,然后提炼。

  

3、将以上的内容总结出来,提炼出短语,就是你企业的文化内容。最好不要去照抄其它企业的文化纲要,因为每个企业的“DNA”不同,其文化不会一样。

  

企业文化是奖励及惩罚出来的!凡是创造价值的人与事,重奖;凡是损害价值创造的人或事,重罚!奖励可以有精神奖励物质奖励,以及培养提拔。。。

  

民营企业锻造企业文化可以实行以下三步走:

  

诊断的方法和原理是:把企业中层以上干部集中起来,把集团的理念,逐句念出来,请大家把听到理念后,所想到的能代表这种理念的人物、事件说出来或写出来。如果大部分人都能联想到代表人物或事件,且事件相对集中,就说明企业的文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但是,如果大部分人不能说出或写出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就说明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没有得到员工的认同,就更谈不上对员工行为的指导作用。

  

第一步:首先,让企业找10位从创业到发展全过程都参加的人,让他们每一个人讲三个故事。

  

第二步:把重复率最高的故事整理出来,进行初步加工,形成完整的故事;

  

第三步:找十个刚来企业一年左右的员工,最好是大中专学生,把整理好的故事讲给他们听。

  

第四步:把专家和有关企业领导集中封闭起来,对记录的内容进行研究、加工,从中提炼出使用率最高的代表故事精神的词。这些词经过加工,就是企业精神或企业理念;

  

第五步:按照提炼出来的反映精神或理念的核心词,重新改编故事,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进行文学创作,写出集中反映核心词的企业自己的故事。

  

首先,对全体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

  

再次,以企业文化理念与价值观为导向,制定管理制度。

  

一、企业的文化是一种价值观,确立企业文化就是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不断强化、传播企业的价值观。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形成长期、稳定的团队价值观。

  

二、企业的一切管理问题,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企业文化的问题。通过确立企业文化,对待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团队管理来解决。

  

建立企业文化一、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一个缺乏规范管理制度的企业如何奢谈文化?文化是软性的东西,必须有硬性的制度保障,而且制度应该视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该集团公司成立时间较短,一些制度尚欠缺或不够完善、或者已经不合时宜(部分继承原母集团公司的制度体系)。为此,集团组织主要的职能部门开展了为期超过半年的制度重建工作。通过完善集团统一的制度并强化实施,加强了集团的统一管理和集团主要职能部门的权威和管理规范性。制度只是死的文字条款,而如何有效执行才是关键,该项工作取得集团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援,因而为后期的推行减少了阻力。同时,由于完善的制度从而逐渐改变过去的人治色彩,公司各项管理工作逐渐规范化(特别是在研发和生产质量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二、完善企业文化核心内容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什么?个人认为就是企业的经营宗旨/使命、管理理念、人才理念、企业口号、企业发展远景和愿景,等等。其重要性有如世界观之于个人人生的发展一样。这些是企业各项工作开展的总体指导思想。这些内容需要企业老板等核心高层与企业文化建设主导部门或第三方(企业文化咨询公司)共同完善这些内容,将老板的经营思路、理念、价值观、品德修养等正面的东西与企业发展需求相结合,高度概括提炼出符合企业特点、发展要求的核心文化理念。这是一项非常抽象、高难度的工作。三、完善企业文化体系企业的文化建设需要形成一个体系,我们反对文化的教条化,但是必须形成一个文字表述的、可内部学习传播的、持续发挥影响、多维度全方位的文化体系。由于很多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发展中自然形成的,具有其不规范性甚至不合理性,要完善企业文化体系,需要对已有的文化进行梳理、引导、引申和规范。例如,在这个集团公司中长期形成了老板对犯错中高层(以及其他高层对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进行高额罚金处罚的习惯,这种处罚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个人色彩,极不规范。为此,将罚款与企业制度建设相结合,同时融合进员工责任文化中,在不违反劳动法的条件下使其更加规范有“法”可依。类似的还有,集团高层领导对员工奖励也有随意性,可能因为你提了一句很有见地的话而受到嘉奖、表扬,年终评奖缺乏标准和透明,导致高额的奖励并不能获得应有示范效应,并没有有效促进员工的积极性。为此,通过制定相关管理办法让员工明确如何积极表现来争取表彰,同时通过评奖、颁奖等相关活动及配合的宣传营造争做先进、学习先进、奖励先进的氛围,奖励优秀先进员工的示范效应彰显。公司高层多次对生重病或家庭有困难的员工给予经济支援,在512地震发生后迅速组织人员深入灾区救助员工家属,我们将企业的这些行动进行梳理,认为可以建立独具特色并有极大的影响作用的“员工关爱文化”,将这些偶发性的行动上升到企业的文化层面,通过组建内部爱心基金和相关“民间”组织,在集团领导的支援下成立一个企业“爱心平台”,通过配合企业内部宣传和不定期活动来让每个员工深刻感受到公司的温暖和关爱。类似地,例如结合质量制度实施的质量生命文化、配合保密教育树立“保密就是企业的生命线”等意识,对企业的主要业务领域进行企业文化内容的规范和文字化,形成成体系的企业文化文字描述。为长期持续开展企业文化提供指导规范。此外,企业文化体系还包括建立企业文化品牌、宣传平台、企业VIS等。例如根据集团口号提炼出的企业内刊名称就高度融合了企业核心文化内涵,成功地将其打造成了一个集团文化品牌,并将这个名字作为年终集团优秀员工授奖的“名称”,进一步发挥品牌的效力并更深化了品牌的内涵;同时,利用内刊的强大文化宣传作用,创立了具有独特企业文化特色的栏目品牌,形成长期的宣传平台。此外,集团下属企业要建立新的企业品牌,本人独立主导了该项工作,成功地将集团的文化内涵、企业愿景、产品特点等揉进了品牌中,有利于强化品牌的文化内涵以及企业文化的长期传承;针对社会和员工关爱的文化,设立了“爱心飞扬”基金品牌及图示;将企业年终员工表彰常规化和规范化,形成了一个奖励“先进”的文化“品牌”;将年度团拜活动打造成集团内部的一个全员期待、融合高度文化内涵的文化品牌;定期组织内部技术骨干和业务骨干开展的自主技术及业务培训,建立了企业学习文化平台……所有这些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较系统的企业文化品牌/平台体系,与前面谈到的构成多维的全方位文化体系。四、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落地企业文化必须与企业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才有意义和生命力,必须避免教条化的“文化制度”。例如在该集团的工作中,我们将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与质量文化理念关联起来,将保密制度的实施与企业保密文化关联起来,通过宣传、口号和日常管理等多种方式,将制度在员工中形成一种自主养成,形成一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规范管理工作氛围。企业文化的建设和贯彻必须获得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援,中层的理解、基层的认同,才能有效实施,相反,将没有任何生命力。企业文化的落地还包括文化建设的落地——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引导、规范和制定企业的文化体系。很多第三方咨询公司在帮助企业做企业文化建设专案时,落地是很大的问题。五、企业文化宣传平台文化氛围的形成需要规范管理、引导和宣传,因此建立有效的宣传平台非常重要,将文化的正面影响最大化、持续化。前面也谈到了企业内刊的作用,除了各种会议的正式宣传外,内刊是一个有效的正规宣传平台,能发挥持续性影响。同样,前面提到的企业团拜会、各种活动也是文化建设的平台,如何利用好这些平台,组织部门需要将文化理念巧妙地贯穿其中,例如体育竞技活动中建立团队荣誉感、提高团队融合度,等。当然长期下来,这些活动本身也是一种企业内部文化品牌。

  

很多人认为企业文化只要按照计划建设就可以了,不需要对他做修改,没必要把原建设方案推翻。实际上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观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建设的企业文化都需要对其进行定时或不定时诊断。这相当于人的体检,当我们发现问题时再去诊断,相信那时候的身体一定有了大的问题。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对企业文化现状不断的调查与分析,总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一方面清楚现在企业文化建设所处的境地,另一方面为企业文化的下一步建设提供依据。企业文化的诊断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诊断: 1、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决定者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直接体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2、企业面对失败的态度。态度决定命运。个人面对失败所采取的态度,决定了个人的成与败。那么,企业面对失败所采取的态度,也决定这企业的成与败。 3、行为自发性。行为自发性可以直接反映企业文化在广大员工中的接受或普及程度,体现企业文化的建设效果。行为自发性表现在很多方面,主要表现在员工的工作热情上,如员工对本职工作能欣然接受,并主动帮助同事完成工作等。 4、资讯沟通。既所谓的有效沟通。包括对内对外、上下左右的全方位沟通。快速反映,使资讯能顺畅地到达指定目标,达到既定效果,那么企业文化建设也是良好的。 5、互助行为。既所谓的团队合作,员工能互帮互助,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也是衡量现代企业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 6、员工忠诚度。忠诚,几乎每一个企业的文化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但忠诚度不是说出来的,要看实际的效果。员工忠诚度建设是企业文化的难点,也是最高境界的建设。 7、自我价值实现。企业就是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能为员工的成长不断注入活力,员工能把自己的荣辱兴衰同企业的荣辱兴衰紧密结合起来。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同企业的发展是辨证的关系。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诊断有很多方面,主要通过以上七点进行分析。

  

发些某集团的文化手册目录供你参考:

  

是企业制度的建设,促使企业文化的形成。

企业文化 管理篇(企业文化管理理念)

  

如果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的话,企业文化都是通过企业长久的发展和经营,总结出来的适用于全体职工的提纲性的标语,也是企业对外宣传的一个广告性的词语。

  

但是,目前国内的情况是很多企业拿着企业文化的外在的东西来间接性的推动企业内在的发展,以此为目的的话更多的是达到一种自我炒作和“曲线救国”的目的。

  

谈到条件的话,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公司的性质需要明确(服务性的,制造类的或者是其它,),公司的性质觉得企业文化的内涵;然后是公司的主要消费受众,只有受众明确了,才能制定详细的生产或者是服务计划,也才能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文化标语或者是宣传标语;还有就是需要领导者的重视和专业的策划。如果没有领导者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工作是很难开展的,因为他是公司最核心的层面,如果没有他的推动任何工作都是开展不来的;至于为什么需要专业的策划的原因是不同的公司根据不同的特点会有不同的文化现象,但是同类型的企业会有一定的共性,如果没有专业的策划,很容易就流入“大潮”中,那样就体现不出你所要的目的,也发挥不出企业文化的竞争性了。

  

最关键的,也是实施的重头戏,那就是员工认可。企业文化说白了其实就是员工经过在企业内一定的工作之后,形成的一种预设的,共同遵循的一种现象。也可以做做调查,员工认为公司的文化是怎么样的,他们希望的是怎么样的,他们觉得怎么样才最利于自身的发展和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需要企业文化的公司都是好公司,哈哈。

  

三、企业文化

海尔是中国首批公布的十大驰名商标中唯一的家电名牌。

  

海尔集团在张瑞敏总裁提出的创海尔世界名牌的思想指导下,企业从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家电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产品包括58大门类9200多个品种,企业销售收入以平均每年81.6%的速度高速、持续、稳定增长。1999年,集团国内外营业额实现268亿元,其中工业销售收入212亿元。目前集团有职工两万多人,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

  

以“先难后易”战略,坚持打海尔品牌出口,海尔实现国际市场拓展,现海外经销网点已达3.6万个,产品批量出口到欧美、中东、东南亚等世界十大经济区域共9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9年,海尔产品出口创汇1.3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一倍。海尔还在美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南斯拉夫等国家设厂,正在向国际化大集团的目标迈进。

  

1997年8月,海尔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中国首批技术创新六家试点企业之一,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

  

海尔的目标是进入世界500强,创出中国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

  

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2年)

  

特征:只做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丰富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了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年——1998年)

  

特征: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1984年只有冰箱,1998年时已有几十种产品),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家电领域,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

  

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

  

特征: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市场,已经建立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Haier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誉度与美誉度。

  

1984年,海尔前身——青岛市东风电机厂是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有800多名员工,全厂只有一名中专生,生产电动葫芦等小的机电产品。1984年时已亏空147万元,企业已陷入发不出当月工资的困境。

  

1984年12月,上级派当时任青岛市家电公司副总经理的张瑞敏组建了青岛电冰箱厂,决定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的生产线。这次引进属于购买利勃海尔的电冰箱生产技术。

  

在张瑞敏总裁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青岛电冰箱总厂在众多冰箱厂中以高质量优质服务脱颖而出,1988年获全国冰箱行业第一枚国优金牌。

  

1991年12月20日,青岛电冰箱总厂合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得贝电冰柜厂,成立了海尔集团。成立集团后,海尔产品以资本运营的方式开始向白色家电领域里扩张;1997年9月,以推出“探路者”、“全数字”彩电为标志,进入黑色家电领域,而后又进入电脑、移动通讯领域。

  

1992年我集团在青岛市东部征地800亩、在海尔工业园西侧征地160亩建立了海尔开发区工业园、海尔信息产业园。1999年4月30日,在美国南卡州建立了美国海尔工业园。

  

我集团十五年来在不断发展、力为国家做贡献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先后投资建立了莱西希望小学,制作百集动画片《海尔兄弟》,资助青岛市儿童艺术剧团、青岛教育事业,建立了海尔科技馆,为社会奉献出海尔一片真诚,回报社会的关爱。

  

1999年初,在确定企业发展思路时,张瑞敏总裁明确地提出了将1999年作为“海尔的国际化年”,全面实施国家化战略,使海尔成为国际知名品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海尔集团制定了重建企业内部构架、提高企业竞争力等一系列整合方案,以确保“海尔国际化”目标的实现。

  

在重建企业内部构架的指导思想方面,张瑞敏总裁提出了“三个方向的转移”。

  

3.1管理方向的转移:从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向业务流程再造(BPR)的市场链转移

  

扁平化:以顾客至上为中心,流程间互为市场,成为扁平而非直线职能的结构。

  

信息化:以顾客至上为中心,各流程成为过程连续信息畅通的市场链。

  

依据:企业过去是以利润的最大化为目的,而现在企业则以用户满意的最大化为目的。

  

3.2市场方向的转移:从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转移

  

认知:“先难后易”达到认知,靠质量让当地的消费者认同海尔品牌。

  

扎根:“三位一体”实现扎根,“三位一体”的结构以在当地扎根,包括广告都应本土化。

  

名牌:超前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和在当地融智融资,创造名牌。

  

3.3产业方向的转移: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

  

通过零距离销售的模式,形成网上销售的基础。

  

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网络化的管理、网络化的营销、网络化的采购,为海尔电子商务打下基础。

  

由无序到有序(1984年——1988年)

  

由有序到体系(1988年——1990年)

  

由体系到高度(1990年——1992年)

  

由高度到延伸(1992年——)

  

Haier创新——海尔发展的动力与源泉

  

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犹如斜面上的小球,需要有上升力(目标的提升),使其不断向上发展;还需要有止动力(基础管理),防止下滑。

  

“OEC”管理法——英文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的缩写。

  

即: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每天工作要清理并要每天有所提高。

  

日清的结果必须与正负激励挂钩才有效。

  

A、美国海尔人:当日的工作决不往后拖!

  

1999年7月中旬,美国洛杉矶地区的气温高达40多度,连路上也少有人在这么热的天气里走动。一次,因运输公司驾驶员的原因,运往洛杉矶的洗衣机零部件多放了一箱,这件事本来不影响工作,找机会调回来即可,但美国海尔贸易有限公司零部件经理丹先生不这么认为,他说:当天的日清中就定下了要调回来的内容,哪能把当日该完成的工作往后拖呢?!于是丹先生冒着酷暑把这箱零部件及时调换了回来。

  

B、金昌顺现在工作为何这么“顺”?

  

金昌顺经过培训上岗,干起了冰箱总装焊接工,他的梦想是想当“海尔的焊接大王”。

  

光想当不行,更要平日好好练。怎么个练法?因为心急,刚开始金昌顺就碰了“钉子”,在一次焊接比赛中成绩不理想,便一度产生了消沉情绪。

  

他的师傅发现这个现象后,便开导他说:任何能力的提高有一个过程,不要心急,工作效果如果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每天提高1%,长期坚持下来,就会有几何级数的提高。师傅的话深深触动了金昌顺。从此后,他苦练基本功,业余时间寻来些废旧的切割管子,天天晚上练习。同事们说:发现废旧管子就给小金,他这个拼劲真让人佩服!

  

金昌顺焊接技术天天有提高,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98年冰箱事业部举行的焊接比武中,金昌顺连续三次夺得焊接明星,并受到公司的嘉奖。

  

我们要根据永远在变动的市场不断提高目标

  

50年代,美国人曾靠打“固定靶”,即瞄准固定的市场,组织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赢得了市场。

  

60年代,日本人崛起。日本人靠打“游动靶”,即细分市场,为自己创造了新的机会,赢得了市场。

  

现在,在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只有打“飞靶”才能生存。我们要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才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赢得主动。

  

闭环原则:凡事要善始善终,都必须有PDCA循环原则,而且要螺旋上升。

  

比较分析原则:纵向与自己的过去比,横向与同行业比,没有比较就没有发展。

  

不断优化的原则:根据木桶理论,找出薄弱项,并及时整改,提高全系统水平。

  

C——CHECK检查 A——ACTION总结

  

P阶段:根据用户要求并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调查设计试制,制订技术经济指标、质量目标、管理项目,以及达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D阶段:按照所制订的计划和措施付诸实施。

  

C阶段:在实施了一个阶段之后,对照计划和目标检查执行的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

  

A阶段:根据检查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或修正改进原来的计划或寻找新的目标,制定新的计划。

  

80/20原则:关键的少数制约着次要的多数。

  

因为,管理人员是少数,但他是关键的;员工是多数的,但从管理角度上说,却是从属地位的。也就是说,关键的少数制约着次要的多数。因此,在海尔,每当发现问题,管理者要承担80%的责任。

  

1995年7月的一天,原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公布了一则处理决定,某质检员由于责任心不强,造成洗衣机选择开关插头插错和漏检,被罚款50元。

  

这位员工作为最基层的普通员工承担了她所应该承担的工作责任,但是,从这位员工身上所反映出的质保体系上存在的问题——如何防止漏检的不合格品流入市场,这一责任也应该像处理这位员工这样,落到实处,找到责任人。这位员工问题的背后,实际还存在着更大的隐患,毕竟当时的洗衣机有限总公司的产品开箱合格率和社会返修与第一品牌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一切决不是这位员工一个人有能力造成的,体系上的漏洞使这位员工的“偶然行为”变成了“必然”。既然如此,掌握全局的干部更应该承担责任在先,先检查系统保障的问题,才能使错误越来越少。

  

根据80/20原则,这位员工的上级——原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分管质量的负责人也自罚300元并做出了书面检查。

  

紧急措施:将出现的问题临时紧急处理,避免事态扩大或恶化,紧急措施必须果断有效。

  

过渡措施:在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充分了解的前提下,采取措施尽可能挽回造成的损失,并保证同类问题不再发生。

  

根治措施:针对问题的根源拿出具体可操作性的措施,能够从体系上使问题得以根治,消除本管理工作中发生问题的外部环境。

  

整理:留下必要的,其他都清除掉

  

整顿:有必要留下的,依规定摆整齐,加以标识

  

清扫:工作场所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全清扫干净

  

清洁:维持整理、清扫的成果,保持干净亮丽

  

素养:每位员工养成良好习惯,遵守规则,有美誉度

  

“6S大脚印”是海尔在加强生产现场管理方面独创的一种方法。

  

“6S大脚印”的位置在生产现场。

  

“6S大脚印”的使用方法是:站在“6S大脚印”上,对当天的工作进行小结。如果有突出成绩的可以站在“6S大脚印”上,把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分享;如果有失误的地方,也与大家沟通,以期得到同伴的帮助,更快地提高。

  

我们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创新

  

敬业报国的中心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忠”就是回报,海尔人就是要用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来回报用户、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忠”就是真诚,海尔人真诚到永远。

  

追求卓越的核心思想是创新。追求卓越表现了海尔人永不自满、永远进取、永远创新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境界。

  

把别人视为绝对办不到的事办成;

  

把别人认为非常简单的事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把别人视为绝对办不到的事办成了

  

“订单就是命令单”,海尔人就是用这种意识,使海尔产品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1999年1-9月份,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117%。德国经销商史密斯先生与海尔人做了一笔生意,改变了他十几年来的一种信念。

  

“嘟……”海外推进本部的电话又急促地响起来。这是德国经销商史密斯先生打来的订货电话,电话要求“必须两天之内发货,否则订单自动失败。”

  

两天内发货实际意味着当天下午所要货物就必须装船,而此刻正是星期五下午2:00,如果按海关等有关部门5:00下班计算的话,时间只有3个小时了,而按照一般程序,做到这一切几乎是不可能的。

  

“订单就是命令单,海尔人决不能对市场说不。”几分钟后,一个大胆的决定产生了:船运、备货、报关几项工作要齐头并进,一定要确保货物在当天下午发出。

  

时间在渐渐逝去,一分、两分、十分……空气仿佛变得凝固起来,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调货的、报关的、联系船期的……订单面前,海尔人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工作作风发挥到了极至。

  

当天下午5:30,当史密斯先生得到了来自海尔“货物发出”的消息后,发来一封感谢信:“我做家电十几年了,还从没有给厂家写过感谢信,可对海尔,我不得不这样做!”

  

故事背景:1999年4月30日开始,海尔集团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厂。作为海尔在美国建厂的负责人,徐洪泰第一次去就给美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接待过许多中国代表团,但是没见过像海尔人这样抢时间工作的,即使路过迪斯尼乐园也不进去,这种精神真了不得!”一见张瑞敏总裁的面,F州的办公厅主任R先生就在张总裁面前夸起了海尔人。

  

原来,海尔冰箱进出口公司的徐洪泰到美国F州开展业务,当R先生得知徐洪泰是第一次到美国时,硬是把徐洪泰拉到了迪斯尼乐园门口。面对R先生的盛情,徐洪泰婉言谢绝了:“谢谢,但我的工作还没干完…….”R先生感动之余伸出了大拇指:“我接待了上百个代表团,不提到迪斯尼乐园玩一玩的,海尔人是第一个!现在我明白。


复制成功